房價不斷上漲的壓力讓北京又有了新的應對之策——推出“限房價、競地價”之策。8月21日,北京年內第一宗限房價競地價地塊開始網上競價。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北京的嘗試似乎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一天過去,無人應拍。
新政首日遇尷尬
據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公告,自8月21日起,今年首宗限房價地塊朝陽區豆各莊鄉土地儲備項目B、C地塊(以下簡稱“豆各莊地塊”)將開始網上競價,起始價為24.5億元,競價階梯為1300萬元,競買申請截止時間為9月3日。
根據交易文件顯示,豆各莊地塊土地總面積為22.45萬平方米,其中建設用地面積11.80萬平方米,建筑控制規模29.46萬平方米。其中,5.15萬平方米用于“公共租賃住房”配建。除公租房外,剩余居住用途建筑規模建設的商品住房銷售限價為2.2萬元每平米,套型建筑面積全部為90平方米以內,單套商品住房總價控制在200萬元以內。
記者還了解到,限房價地塊是指在土地出讓前的限制條件中就約定了入市價格,開發商根據自己的成本和合理利潤競爭土地價格。與其他土地出讓方式相比,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限制出讓價格,也不可能出現高溢價土地,對商品房住宅銷售市場以及土地市場都有明顯的調控作用。
然而,限價地塊似乎沒有投資者的青睞。直到競價開始的第一天結束,也沒有一家開發商報價。
相反,北京的土地市場依舊紅火,7月初,中糧地產以23.6億元配建3.3萬平方米公租房的代價拿下孫河HIJ地塊,扣除保障房面積和配建設施后,該地塊的樓面價高達5.2萬元/平方米,成為北京新的單價地王。
隨后的8月14日,融創中國聯合央企葛洲壩,以41.2億元的總價包攬了北京大興區亦莊新城兩地塊,溢價均超過49%,其中一幅地塊的樓面價超過3萬元/平方米,成為南五環外第一宗樓面地價超過3萬元/平方米的地塊。與此同時,8月21日,南京國土局剛剛以總價90億出讓9宗地后,再次掛出9塊地。業內猜測,近期內“地王”會再度出現。
效果存疑
“政府方面的目的在于為不符合保障房申請資格,又買不起市場商品房的‘夾心層’提供房源。”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限房價”很明顯地說明了某些意圖,希望能夠起到平抑房價的目的,給購房者更多的選擇。
易居中國分析師薛建雄認為,限房價競地價是當地房產政策走向的一個體現,最后的效果要根據其覆蓋范圍和交易量來看。
至于是否能夠有效地降溫樓市,扈志亮則指出,能起到作用的概率不大。“政府長期的調控政策就是明證,房地產靠政策難以起到實際的效果,即使是限制了‘表面房價’,企業為了生存和盈利也會采取各種手段增加購買者‘隱性成本’,而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消費者也只有‘心甘情愿’地買單。”
至于限價地塊遭遇冷遇的說法,薛建雄并不贊成,他認為首日無交易量并不是很奇怪。“這應該與交易流程有關,開發商和投資者一般是不會在第一天進場報價。最終的交易要看截止日期前的交易量。”
扈志亮則指出,“限房價競地價”的背后,仔細分析一下便可以理解,在未來房價限定在一定范圍內的情況下,土地的價格也就間接決定了,企業拿地之后開發所能夠得到的利潤也基本確定。從拿地、項目開工建設到最后的售賣房子,會耗費時間、金錢和資源,而最后的房價已經基本確定,開發商調整的余地變小,面臨的風險增大,相關配套政策還未落實,企業當然不會輕易下手,而是靜觀其變。
相關人士指出,為了應對忽熱的土地市場,限房價競地價房將集中入市,短期內將有效平抑區域內房價,限房價競地價模式應在一線城市進行推廣。
原標題:北京新政難降房價虛火
“風向標”連續23個月下跌
北京的新遭遇新尷尬,說明開發商們還在期盼著房價的繼續上漲。不過,有意思的是,在全國房價持續上漲同時,此前一直有房價“風向標”之稱的溫州樓市,卻傳遞與全國房價上漲不一致步伐。截至今年7月,溫州房價連續23個月下降,房價相比高峰時期,下降40%左右,有的豪宅價格已腰斬。據媒體報道,由于房價下跌,一些購房者已棄房,銀行成為新房東。
扈志亮認為,溫州房價下跌,原因在于前期樓市投機過盛,實體經濟難以支持虛擬經濟的發展,導致資金鏈斷裂。“樓市信心難以恢復,進入者少,外逃者多,需求急劇下降,導致房價持續下跌。”
薛建雄分析,中國的房價趨勢,可以參照日本和美國的房價結構。“未來的中國房價,將會分級化處理,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逐步出現階梯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