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深圳3月28日消息(記者李欣 劉玉蕾)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從今天(28日)開始,深圳市小學一年級的學位申請開始網上報名。但是,家長們發現,今年的報名方式和往年大不相同,因為所有的區都開始試行新辦法——“積分入學”。是不是深圳戶籍,在學區有沒有住房,如果是租房住了多少年等等,這些都將換算成孩子入學的分數。
有家長發現,積分入學好像弱化了戶籍的概念,因為如果沒有深圳戶籍但是滿足了相關政策也可以申請入學,只不過分值不同而已。積分入學,簡單講就是對深圳戶籍和符合深圳市就讀條件的非深圳戶籍的兒童實行統一的積分,并根據積分情況來排序,安排學位。積分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基礎分,另外一個是加分。具體規定包括申請人家庭戶籍類型、住房性質、入戶時間、居住年限、社保年限或者營業執照和計劃生育情況等等。
首先來說基礎分,深圳市各個區的標準不大一樣。以深圳市羅湖區為例,根據申請兒童監護人的戶籍和住房情況,劃分為A、B、C、D、E5個學位申請等級,先按類別順序錄取,同類別如果不能全部錄取,則按積分從高到低錄滿為止。比如說,在羅湖擁有住房但不是深圳戶籍的就屬于C類,而沒有住房有羅湖戶籍的屬于D類,那么按照“類別優先”的錄取方法,沒有深圳戶籍的學齡兒童也可以入學。
羅湖區教育局教育科科長禹永青:通過有關部門審核無誤以后,電腦會給每一位入學申請兒童自動給出積分來進行排序,我們教育部門也會根據小孩的積分情況公布錄取結果。
同樣,加分的辦法各區也是各不相同,還是以羅湖區為例,如果是深圳戶籍學生,按申請學生家長在學區的連續居住時間加分,每滿1個月加0 .1分,加分累計不超過10分。非深戶籍兒童,按申請兒童父母累計繳交社保或營業執照的營業時間計算積分,在已繳社保或已營業一年的基礎上,每增加一個月加0 .1分,加分累計不超過10分。
羅湖區的政策讓沒有深圳戶籍的張女士放心了許多,因為這樣她的孩子今年就能在相對公平的條件下排隊入學。
張女士:我兒子今年剛好上小學一年級,剛好趕到今年,也是比較幸運的,要不然之前我還在頭疼到底是回家上還是上民辦。
不過,積分政策也引發了公眾關于“有住房重要還是有戶口重要”的大討論,因為在深圳的其它區,有房和有戶口分別享有不同類型的加分,并沒有達成統一。而按照深圳市教育局的說法,要求各區結合實際,對積分項目進行必要的調整,同時合理設置項目分值。但對于“租房深戶”和“有房非深戶”之間哪個更優先,市局并未給出明確意見。
在教育問題專家朱克恒看來,這一政策在目前的情況下相對公平。
朱克恒:積分點主要是考慮你對我們本地的經濟發展建設有什么樣一個貢獻,根據這個來給你進行積分,換言之,這樣應該說算是比較合理的,避免了完全是靠經濟實力來占據優質學位的弊端。
其實,積分入學并非深圳特區所特有,兩三年前,廣東的番禺、中山、東莞等地就開始了探索。 一個月前,廣東東莞的積分入學方案,還因為主要指標包含父母學歷、職稱的高低被專家質疑涉嫌歧視。那么,在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條件下,“積分入學”政策是否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途徑?教育專家熊丙奇 (微博)認為,政策迫于現實是合理的,但本質上并不合法。
熊丙奇:教育資源它有限,城市必須得考慮到當地的教育資源承受能力,但是積分制背后就可能造成拼爹,不管采取哪種方式,對受教育者分門別類,實際上都是讓受教育者的權利受到侵犯。
熊丙奇認為,積分入學反映的是各地教育資源不均衡,而要真正實現教育公平,僅僅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很難成功。
熊丙奇:不能夠僅靠地方來解決孩子義務教育的保障問題,因為如果這樣的話流入人口越多,當地財政壓力就更大,他們財政積極性有些不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通過省級財政口子和中央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來真正保障受教育者的平等受教育權。
(中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