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標志性的歷史建筑金馬碧雞坊,如今已被高樓大廈包圍,變成了鋼筋混凝土的偽文物。 (CFP/圖)
昆明道路圍擋施工,交通擁堵成城市一景。這成為省委書記秦光榮六點反思之一。 (CFP/圖)
作為城市發展內核的歷史文脈被割裂
城市原有的大山大水空間格局被破壞
城市的街區和建筑風格沒有特色缺乏個性
“中心攤大餅”,任意破壞城市與山水環境的有機聯系
標志性的傳統建筑被毀滅,一些歷史文化街區被淹沒
建筑物千篇一律,滿目“水泥森林”
從“東方日內瓦”到“西南橋頭堡”,再到近年的“春城無處不飛花”。多年來,昆明城市定位變幻莫測。
2013年9月6日,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在昆明一次公開會議上,罕見提出昆明城市規劃建設的六點反思,認為昆明大拆大建等做法是對歷史文化的毀滅性打擊。省委書記將人文與自然環境提到空前重要位置。
省委書記蓋棺定論,昆明多年來的城建爭議會否塵埃落定,眾多受訪專家依然擔憂。
省委書記“開炮”
“書記說完,臺下一片死寂。”一名與會者回憶道,秦書記說完頓了頓,語氣緩和了一些。他稱自己話說得重了點,希望昆明市的同志不要介意。
2013年9月6日,昆明城市規劃建設調研座談會。
聚焦一座城市的規劃建設,參會官員卻是出奇地高規格,云南省四套班子及昆明各區縣主要領導幾乎都出席。而很多官員都沒有料到,這是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針對昆明規劃建設的反思大會。
據可供查閱的公開資料,這是秦光榮入滇14年來,首次對昆明提出系統性批評。而放之全國,此舉也實屬罕見。
在昆明市匯報了現代新昆明建設情況之后,秦光榮開始講話。
在后來官方公布的講話全文中,針對昆明的不足,內容不到3000字,但用詞卻出乎意料地沉重,而且分列六點,全面細致。
“第一,作為城市發展內核的歷史文脈被割裂。”秦光榮直截了當說道。他列舉了1950年代的拆城墻、填護城河,1980年代的拆除武成路、金碧路原有建筑,講道:“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基本上采取大拆大建的開發方式……這對昆明歷史文化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中國城市大拆大建是業界詬病已久的沉疴,但出自一位省委書記之口則比較少見。
如此針對昆明城市歷史文化的意見,秦光榮還講到了其他兩點:“城市原有的大山大水空間格局被破壞”,“城市的街區和建筑風格沒有特色缺乏個性”。
云南省住建廳系統的一名官員仍然記得,1999年,昆明城市規模不大,但十分宜居,“當時全國都來學習昆明”。
如今,令人神往的昆明已然暗淡。秦光榮直接批評道,昆明城市“中心攤大餅”,缺乏對自然山水環境的尊重,任意破壞城市與山水環境的有機聯系;在城市建設中,標志性的傳統建筑被毀滅,一些歷史文化街區被淹沒;同時,新規劃建筑抄襲、模仿、復制現象普遍,建筑物千篇一律,滿目“水泥森林”。
“許多‘老昆明’感到自己的城市愈來愈陌生。”他似乎心有感慨。
備受爭議的滇池也讓省委書記不滿。從歷史文化、環境保護等方面,他認為“滇池并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昆明城市基礎設施亦沒躲過批評: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缺乏統籌,道路反復開挖,城市交通惡化。
最后,秦光榮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的管理缺乏文化視野和戰略眼光”。突出表現為:在管理觀念上重建設輕管理,在管理內容上重表象輕內涵,在管理途徑上重人治輕法治,在管理手段上重經驗輕科學,在管理效應上重近期輕長遠。
秦光榮講話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書記說完,臺下一片死寂。”一名與會者回憶道,秦書記說完頓了頓,語氣緩和了一些。他稱自己話說得重了點,希望昆明市的同志不要介意。
講話背后的調研
這可能已是城市規劃建設專家久違的“禮遇”。在過去,不少專家的意見一度被忽視。
這場反思已醞釀了大半年。秦光榮在會上也講到,這次講話已經過了“半年來的調查研究”。
“這次調研組主要是由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住建廳組成,事先聽取了一些專家和學者的意見,然后形成一個有共識的講話和精神內容,并且對下一步執行提出了意見。”云南省住建廳原總工程師韓先成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3年上半年,云南省委組織召開數次專家座談會,主題都是昆明城市規劃建設的專門研究。同時,省政府也在開展調研。一位知情人介紹,調研整整大半年,組織了十幾撥專家,分專題探討,包括文化開發、滇池保護、山水環境保護等。
韓先成參加了專家座談會。他認為,這次調研的目的,就是要改變昆明城市規劃發展中歷年的積弊,如城區“攤大餅”、交通擁堵、地下管網缺乏規劃、大拆大建等。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朱良文從2012年開始便接到邀請,準備給省級領導做“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的報告。但因報告會的相關主持官員沒空,一直未能成行,“最近說是推到10月10日”。
但在朱良文報告之前,省市各級政府都已緊鑼密鼓開展調研,輪番與許多專家進行座談。
這可能已是城市規劃建設專家久違的“禮遇”。在過去,不少專家的意見一度被忽視。一位受訪專家表示,有一次他與官員一起察看滇池垮堤。當他看到湖邊高樓鱗次櫛比,工程車往來穿梭時,急了:“這樣下去,滇池肯定污染更重。”他提議趁此機會退堤還湖。一同考察的領導官員不說話。“后來,城市規劃項目評審,就不叫我了。”
城市規劃決策權更多被收了上去。“現在專家組甚至失去了對項目的評審權,只剩下建議權。”一名昆明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對此頗為不滿,“外行人決定昆明城市發展和規劃,也是昆明城建出問題的原因。”
2013年7月19日,昆明暴雨淹城,打斷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調研步驟,原計劃是去有代表性的片區走訪。“但暴雨前,所有的前期工作基本都已經做完了。”韓先成說。
利益糾葛的十年
“六大反思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2003年就已經做好的城市發展規劃步驟之一。”
如同給秦光榮講話做注腳,就在昆明城市規劃建設調研座談會的6天前,承載市民二十余年記憶的昆明工人文化宮,在爭議中被爆破拆除。
“這是將一代人的記憶輕易地交給開發商,用炸藥摧毀。”在一名省住建廳的退休干部看來,這是房產開發商牽著政府走的典型案例。他認為,地方政府是拿土地換GDP。“市場經濟年代,政府講求的都是經濟效益。”他感慨道。
實際上,早在2003年秦光榮任云南省副省長之時,省委便提出了環滇池經濟圈的昆明規劃藍圖。與此次秦的六點反思一脈相承的是,都是解決昆明的城市發展思路命題。
相同的會議,類似的講話,秦光榮在2003年已經提及:老城區“攤大餅”的發展格局、主城區交通和環境壓力、滇池污染等。當時他講道,要盡快擴大昆明城市規模,通過新城區的開發,減少老城區的壓力和負荷,已成為昆明城市發展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秦光榮書記(2013年)提出的六大反思,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2003年就已經做好的城市發展規劃步驟之一。”云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城鎮發展處處長簡光華說。
十年光景已過。多名受訪者稱,這十年中,昆明市一直在如同工人文化宮式的利益糾葛中發展。
除了政府土地財政、GDP沖動,昆明城建項目也多有在利益博弈中擱淺。如秦光榮講到的主城區交通,一名知情專家舉例說,昆明市規劃局曾計劃穿過省委生活區修路,這樣可以拉直道路,減少彎道和紅綠燈,提升道路通暢率。但一直未獲同意。另外,另一條道路計劃拓寬,需要向某單位方向延伸一米寬,但也遭到反對,只能在道路另一邊整體退讓。
“一牽涉到利益,很多問題就都出來了。”上述知情專家說。
“2003年秦光榮提出規劃后,這些年省里幾乎沒有再插手市里建設。”一名專家稱。
在眾多受訪者看來,這些年治理昆明功過參差。“拆除防盜窗籠、城市綠化、修建地鐵等是對的。但把金馬碧雞坊(昆明標志性的文物保護單位)附近的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