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楓涇狀元糕原名楓涇元糕。明末清初,鎮上已有不少制作元糕的店鋪和作坊。相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里人蔡以臺得中狀元,紳商將蔡狀元平時愛吃的元糕改名為“狀元糕”。因“糕”、“高”音相諧,既含慶賀蔡以臺高中狀元之意,又穩喻此糕為糕中“狀元”之義。清咸三十年(1860年),里人戚學莊開設戚協興元糕店,專制“狀元糕”,并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揚名四方。其制作方法沿用至今。楓涇狀元糕,選用優質粳米,先放置石臼打粉,細篩濾雜,拌入棉白糖,生粉劃片(在33公分寬的一蒸糕粉中,用刀開成120片,刀刀到角,底面均勻),蒸熟開片,再用炭火烘烤,包裝時撒上桂花。制作十分精細,片片薄如蓮瓣,正、反、邊三面均呈金黃。品種有:蛋黃、椒鹽、松子、香草、玫瑰、桂花等。有紙裝、盒裝兩種。其中最熱銷的為桂花狀元糕。素有“生病人吃不壞,健康人吃不厭”、“老幼皆喜”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