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他國名】馬耳他共和國(TheRepublic of Malta)。
【馬耳他面積】316平方公里。主要由5個島嶼組成,其中馬耳他島最大,面積245.73平方公里,多天然良港;第二大島為戈佐島,面積67.08平方公里。
【馬耳他人口】42.1萬(2012年)。主要是馬耳他人,占總人口95%以上,其余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英國人等。馬耳他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天主教為國教,信奉人數占98%,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
【馬耳他首都】瓦萊塔(Valletta),0.8平方公里,人口6,966人(2011年)。
【馬耳他國家元首】總統喬治•阿貝拉(H.E. Dr. George Abela),由岡奇總理提名并經議會一致通過,2009年4月4日就職,任期五年。
【馬耳他重要節日】國慶日:9月21日
【馬耳他簡況】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島國,有“地中海的心臟”之稱。全境由五個島嶼及多處礁石組成,其中馬耳他島面積最大,海岸線長190余公里。屬亞 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均氣溫19.7°C,最高氣溫40°C,最低氣溫5°C。年均降水量560毫米。
公元前5000年,島上即有史前人類活動。公元前10~8世紀,腓尼基人到此定居。公元前218年起,受羅馬人統治。9世紀起,先后被阿拉伯人、諾曼人占領。1530年,耶路撒冷圣約翰騎士團從羅得島移居這里。1798年,法國軍隊將騎士團逐出。1800年被英國人占領,18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起獲得一定程度的自治,1964年9月21日正式宣布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英女王仍為國家元首,向馬派遣總督。1966年舉行獨立后的第一次大選,國民黨獲勝執政。1971~1987年,工黨連續執政16年之久。1974年12月13日,馬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改君主立憲政體為共和國制,總統為國家元首。1979年3月31日,英被迫從馬撤出軍事基地。1987~1996年,國民黨執政。1996~1998年,工黨執政。1998年~2013年,國民黨執政。2013年3月,工黨贏得大選上臺執政。
【馬耳他政治】馬于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后,加速融入歐盟。對內,馬對馬經濟、社會政策進行較大調整,在財政、金融、稅收、司法、教育和醫療等領域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經濟開始好轉。 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區,2008年1月正式啟用歐元。對外,加強與歐盟成員的友好關系,鞏固同地中海南北兩岸國家的合作,推動歐盟和阿盟合作,支持成立地中海聯盟,同時繼續發展同美、俄、中、印、澳、南非、巴西、土耳其等域外國家和新興工業大國的關系。
【馬耳他憲法】1964年9月21日頒布的獨立憲法規定,馬耳他為君主立憲制政體,英國女王為馬耳他國家元首。1974年12月13日修改憲法,馬成為共和國,但仍保留在英聯邦內。總統為國家元首,由總理提名經議會投票同意產生,任期5年。
【馬耳他議會】一院制,稱眾議院,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為立法機構。本屆議會于2013 年3 月選舉產生,共69席,其中工黨(執政黨)占39席,國民黨(反對黨)占30席。
【馬耳他政府】2013年3月,工黨贏得大選后組成新一屆政府,約瑟夫•穆斯卡特(Joseph Muscat)任總理,內閣成員包括副總理兼歐洲事務部長路易斯•格萊克(Louis Grech)、外交部長喬治•維拉(George Vella)、旅游部長卡梅努•維拉(Karmenu Vella)、教育和就業部長伊伐瑞斯特•巴特洛(Evarist Bartolo)、可持續發展、環境和氣候變化部長里奧•布林卡特(Leo Brincat)、交通和基礎設施部長喬•米茲(Joe Mizzi)、戈佐部長安東•雷法洛(Anton Refalo)、社會對話、消費者事務和公民自由部長海琳娜•達利(女)(Helena Dalli)、經濟、投資和小企業部長克里斯琴•卡東納(Christian Cardona)、家庭和社會團結部長瑪麗•路易斯•科勒略•普雷卡(Maire-Louise Coleiro Preca)、內政事務和國家安全部長伊曼紐爾•馬利亞(Emanuel Mallia)、財政部長愛德華•錫庫魯納(Edward Scicluna)、能源和節水部長康拉德•米茲(Konrad Mizzi)、衛生部長戈弗里•法魯賈(Godfrey Farrugia)、行政規劃和簡化事務國務秘書邁克爾•法魯賈(Michael Farrugia)、歐盟2017年輪值主席國和歐盟事務國務秘書伊恩•博奇(Ian Borg)、文化和地方政府事務國務秘書喬斯•赫雷拉(Jose Herrera)、科研、創新、青年和體育事務國務秘書斯蒂芬•博恩坦波(Stephen Buontempo)、農業、漁業和動物權益事務國務秘書羅德里克•高蒂斯(Roderick Galdes)、競爭力和經濟增長事務國務秘書愛德華•扎密特•劉易斯(Edward Zammit Lewis)、殘疾人權益及老齡事務國務秘書弗蘭科•莫西埃卡(Franco Mercieca)、司法事務國務秘書歐文•鮑尼奇(Owen Bonnici)等22人。
【馬耳他行政區劃】全國共有68個地方市政委員會,其中馬耳他島54個,戈佐島14個。
【馬耳他司法機構】高等法院為最高司法機構,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16名大法官組成,由總統根據總理推薦任命,任職到65歲退休。現任首席大法官為西爾維奧•卡米萊里(Dr. Silvio Camilleri),2010年就任。檢察長彼得•格萊克(Dr. Peter Grech),2010年就任。
【馬耳他政黨】(1)工黨(Partit Laburista,PL) :執政黨。1921年成立,黨員以勞工階層居多。對內主張“公民第一”,權力一律平等,逐步削弱宗教勢力,建立自主經濟,工會參與企業管理,出售部分國有企業股份。對外主張中立和不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反對馬加入歐盟,但在馬入盟后表示尊重馬人民的選擇;重視同地中海國家關系。現任領袖約瑟夫•穆斯卡特(Joseph Muscat),2008年6月就職。
(2)國民黨(Partit Nazzjonalista, PN):主要反對黨。1880年成立,黨員主要是工商業者、教職員、律師、農民。對內主張把馬建成信奉天主教、具有歐洲傳統和民族精神、自由正義的民主國家。對外主張加強同歐洲國家和地中海各國的聯系和合作。現任領袖西蒙•布蘇蒂爾(Simon Busuttil),2013年5月就職。
(3)民主選擇黨(Alternattiva Demokratika,AD) ,又稱“綠黨”(The Green Party):成立于1989年,是歐洲綠黨成員,在馬議會無席位,注重環境及社會問題。在2013年大選中,該黨支持率不足2%。 2009年6月,在歐洲議會議員選舉表現平平。現任主席阿諾德•卡索拉(Arnold Cassola),2013年6月就職。
【馬耳他重要人物】喬治·阿貝拉(George Abela):總統,1948年4月22日生,就讀于馬耳他大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業律師,1975年始任工人總工會法律顧問,1982年任馬足球協會主席,1992年任工黨負責黨務的副領袖,1996年工黨贏得大選后任桑特總理的法律顧問,1998年因反對工黨抵制加入歐盟、取消增值稅及提前舉行大選等辭去工黨副領袖職務,2000年終止與工人總工會的一切關系,2008年競選工黨領袖敗于現任領袖穆斯卡特,之后接受穆任命任工黨在馬耳他—歐盟指導行動委員會代表。2009年4月4日任馬第八任總統。曾2次訪華。已婚,有一子一女。
約瑟夫•穆斯卡特(Joseph Muscat):總理,工黨領袖。1974年1月22日生。畢業于馬耳他大學,獲商業管理和公共政策學士、歐洲研究碩士,2007年獲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管理研究博士學位。曾任工黨電視臺記者、工黨電視臺新聞部主任和工黨網絡報紙主編。1994至1997年任工黨青年論壇財政書記、代理主席。1994年至2001年任全國執委會委員。2001年至2003年任教育書記。2003年任工黨年會主席。2004年當選歐洲議會議員,任經濟和貨幣委員會副主席等職。2008年6月當選工黨領袖,9月辭去歐洲議員職務,10月當選馬議會議員并出任反對黨領袖。2013年3月率領工黨贏得大選,組建新政府并出任總理。曾2次訪華。已婚,有兩子一女。
【馬耳他國家投資促進關鍵詞】 馬耳他國家概況,馬耳他商會協會,馬耳他會議展覽,馬耳他招商網,馬耳他招商網群,馬耳他招商加盟網,馬耳他招商信息網,馬耳他招商引資網,馬耳他招商投資網,馬耳他投資信息網,馬耳他投資項目網,馬耳他招商項目網,馬耳他園區招商網,馬耳他開發區招商網,馬耳他招商引資信息網,招商網,中國招商網,中國招商引資網。
【馬耳他經濟】馬自然資源貧乏,技術人員短缺,工業基礎薄弱,糧食基本依賴進口,對外貿易長期逆差。旅游業、造船和修船業是其傳統產業,其中旅游業是馬外匯的重要來源。2004年加入歐盟以來,政府不斷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推出系列改革措施,宏觀經濟不斷改善。此外,從盟內得到的大筆援款也給馬經濟注入了更多活力,近年實現連續增長,于2008年初順利加入歐元區并提出了在金融服務、信息和通信技術、旅游業、制造業、醫療衛生、教育、戈佐—生態島七個領域重點發展的2015遠景規劃。2008年,得益于嚴格的金融管理制度、量入為出的經濟政策和保守謹慎的信貸投資傳統,加之在馬外國實體投資多來自英法德等國,質量較高,馬經濟未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直接沖擊,表現尚可。但由于經濟對外依存度高,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馬經濟于2008年底陷入衰退,當年經濟增長率僅為1.6%。2009年持續下滑,GDP萎縮2.1%。為緩解危機影響,2010年政府投入約9000萬歐元用以制定經濟刺激計劃,并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旅游業貸款利息補貼、為企業量身定制資金幫扶等一系列措施,以穩定市場、保障就業、吸引投資和刺激經濟。馬經濟開始復蘇,旅游業和新興金融服務業恢復增長。2013年馬國內生產總值71.86億歐元,同比增長4.4%。
【馬耳他資源】除建筑用石灰巖外,無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完全依賴進口。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但開發不足,可替代能源使用率僅為0.36%。淡水資源匱乏,55%生活用水依靠海水淡化。
【馬耳他制造業】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近年來制造業產值不斷下降,目前僅占GDP的16%左右,低于西方國家總體水平;從業人員占總勞力的比重不足20%。主要產品有電子、化工、機械設備、醫藥、食品飲料等。
【馬耳他農業】馬土地貧瘠,可耕地有限(11453公頃),加之嚴重缺水,制約了農業的發展。2012年,農業和漁業產值占GDP的2%左右,全職農業人口僅為1,527人,很多農業人口轉向服務業造成兼職農業人口也不再將農業收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農業產業主要包括飼料、蔬菜、水果、花卉、土豆、牲畜、畜副產品等。大部分糧食、牛奶、植物油、水果等依賴進口。
【馬耳他旅游業】旅游業是馬經濟支柱和主要外匯來源,但也面臨價格和質量等結構性問題。由于政府在2006年推出的一些激勵措施吸引了一些廉價航空公司開始在馬運營,使旅游業在2007年取得較大增長。但受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影響,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馬旅游業出現大幅下滑,2009年訪馬游客人數減少8.4%。2010年,訪馬游客人數約為133萬,同比增長13%。2012年,訪馬游客人數約為145萬,創歷史新高。英國、意大利、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為赴馬游客的主要來源國。
【馬耳他交通運輸】境內無鐵路和內陸水路,與島外的交通主要依賴航空和海運。唯一機場是盧卡(Luqa)國際機場,目前與歐、美、北非等主要大城市有多條直飛航線。馬耳他航空公司有12架客機,7架空客A320,5架空客A319,與歐洲、北非、地中海東岸50多個城市有直飛航線,每周有200多個航班。此外,阿航、漢莎、法航、意航、英航、埃航和廉價航空RYANAIR、EASYJET等在馬經營定期航班。港口主要有2個,法資管理的自由港系地中海沿岸第三大港,年吞吐量逾300萬只20尺標箱,與世界125個港口有貨物往來,另與新加坡合資管理大港。與其鄰國意大利、利比亞等有海運客運航線。在馬注冊船只約2,500艘,是世界第八大船舶登記國。馬國土面積小,且多山地丘陵,國內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全國公路約2,200 公里,無高速交通系統。私家車約有31.5萬輛(2010年12月),其中私人車輛24.2萬輛,平均2位居民擁有1輛以上汽車,私車擁有率居世界前列,為主要交通工具。公交系統不太發達。
【馬耳他財政金融】近些年來,馬公共財政狀況總體良好,在GDP增長、降低結構性赤字和公共債務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果。受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影響,從2008年起,馬財政狀況出現逆轉。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達2.85億歐元,約占GDP的5.0%;政府債務超過39億歐元,占GDP的68.3%。2012年政府財政赤字3.4億歐元,占GDP的5.1%;債務48.7億歐元,占GDP的71.3%。截止2013年1月,馬外匯儲備折合4.8億歐元。
【馬耳他對外貿易】馬對外貿易長期逆差。歐盟一直保持馬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占馬對外貿易近四分之三,其中英國、法國、意大利為馬主要貿易對象國。主要進口日用消費品、機械、食品、原材料,主要出口電子、服裝、醫藥、普通機械產品等。2012年馬進出口總額為106.1億歐元,其中進口61.8億歐元,出口44.3億歐元,貿易逆差17.5億歐元。
【馬耳他人民生活】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及退休保險制度。人均壽命80.1歲(2012年),世界排名第27位。2010年,手機用戶為54.1萬人,普及率為128.5%,因特網使用率為33.1%。2012年,法定最低工資為每年7589歐元,在歐盟國家中處于中間水平,名列第10位。
【馬耳他軍事】不設國防部,武裝部隊由總理直接管轄。現有正規軍約2,010人,其中軍官100人。武裝部隊司令杰弗里•柯米(Jeffrey Curmi)準將,2013年12月就職。根據1980年同意大利簽訂的雙邊防務協定,意負責為馬提供安全保障。馬警察力量約1,800人,由內政部管轄。現任警察總署署長皮特·保羅·扎密特(Peter Paul Zammit),2013年4月就職。
【馬耳他文化教育】共有各類學校約340所,在校生8.4萬人,教師近1萬人,公立學校均實行免費教育。高等教育入學率約為60%,馬耳他大學(University of Malta,簡稱馬大)系馬唯一一所大學,其他主要高等院校是大專院校旅游學院(ITS, Institute of Tourism Studies)及高職院校馬耳他人文科技學院(MCAST, Malta College of Arts, Science & Technology)。
【馬耳他新聞出版】共有主要日報4份,馬耳他文和英文各占2份。最大報紙為《時報》和《獨立報》,發行量2萬余份,另有多種周報。
廣播電視受馬耳他廣播局監管。馬耳他電視臺(TVM)為國家電視臺,1962年開始播放電視節目,由政府公共廣播服務有限公司經營。國民黨和工黨分別開設各自電視臺Net TV和One TV。私營有線電視臺(Smash TV, Calypso TV, Favourite)以播放娛樂性節目為主。另有教育臺Education 22和電視購物臺ITV。馬廣播局成立于1961年9月,現為歐廣聯和英聯邦廣播協會及歐洲新聞學會的成員。馬公共廣播服務有限公司系于1991年9月27日成立的政府機構。馬新聞局是馬總理府的一個司局級單位,統管政府新聞政策和各類新聞媒體。
【馬耳他對外關系】獨立后一直奉行中立政策,始終保持與歐洲大陸和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友好關系,強調自己是“歐洲的一部分,也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堅持以歐盟和地中海為重點,全面參與歐盟決策進程,推動歐洲地中海合作,積極發展同地中海南北兩岸國家關系。重視并積極發展同美國、俄羅斯、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南非等域外大國和新興經濟體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