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 提 要
截至2012年底,愛擁有17個陸地風電場,126臺風機,裝機總容量269兆瓦。
2012年,風電在愛能源生產占比為5.5%。
愛現有風電企業30家,最大的有兩家:“4能源”和“愛能源”。
一、愛沙尼亞的風能資源豐富
愛沙尼亞雖然國土面積小,但由于其西、北兩面臨海,海岸線長達3794公里,又擁有大小1500多個島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其風能資源豐富,具有發展風力發電的良好條件。
衡量風能資源多少的一個最主要指標是年平均風速。據專家估算,愛島嶼和沿海地帶70米高空處的年平均風速為7.8-9.6米/秒,這種條件適合于安裝0.1-3兆瓦的風力發電設備,并保障其年工作量達到3500-4000小時。全國近海地帶潛在的風力發電能力可達到2500-5000兆瓦,年生產37.5-75億度電。
從歷史上看,愛沙尼亞人很早就開始了風能的開發和利用。現愛境內有多座始建于一百年前的風力磨坊。1934年時,愛沙尼亞就已經擁有100多座小功率風力發電機,為農場主提供照明和收音機用電。獨立前后,愛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電力網,風電設備輸出的電能可以直接并網,有效地解決了風力變化所帶來的電能輸出不均衡問題。
加入歐盟以后,愛政府進一步確定了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以圖用清潔能源部分取代傳統化石能源,減少油頁巖發電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風力發電已成為愛排在太陽能、泥煤、水力、生物質發電之前的優先發展方向。
二、愛風電發展現狀
2001年時,由丹麥投資,愛沙尼亞在塔赫昆海角建成了第一座風力發電站,功率為0.15兆瓦,風輪直徑22米,投入運營的第一年共生產電力28.4萬度(現已停產)。從那時起以來的十多年里,愛風電建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據“愛沙尼亞風電協會”公布的數據,到2012年底,愛已建成了17個陸上風電場,共安裝風力發電機126座,總裝機容量269.4兆瓦,2012年共生產電力4.48億度,占當年愛全部電力消費的比重為5.5%。據專家估算,4.48億度電相當于17萬個家庭的年用電量,這些電如果用傳統的油頁巖生產,約需消耗56萬噸油頁巖,由于使用了綠色能源,避免了50.7萬噸溫室氣體的排放,或者相當于一年停駛汽車13萬輛。
愛現有風電企業近30家,并擁有自己的行業協會——愛沙尼亞風電協會(EstonianWindPowerAssociationEWPA)。風電企業中最大的當屬由挪威控股的4能源公司(4Energia)和愛國有控股企業愛沙尼亞能源公司(EestiEnergiaEE),這兩家公司控制了愛全國94%的風電生產。余下的若干企業有的負責小型風電場的運營,有的負責為個體農戶進口、生產和安裝小型單體風機。
4能源公司是一家斯堪的納維亞能源公司,主營業務為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的利用和開發,股東主要有挪威VardarEurus(占股60%),愛沙尼亞投資者(29%)和歐洲開發與復興銀行(11%)。該公司現在愛擁有10個風電場、56臺風機,裝機總容量139.4兆瓦,占愛全國風電裝機總容量的51.7%。該公司在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也建有大型風電場。
愛沙尼亞能源公司是愛大型國有控股公司,現擁有7個風電場、47臺風機,總裝機容量113.55兆瓦,占愛全國風電裝機總容量的42%。自2002年該公司在Virtsu建立起第一個風電場起到2012年,已共生產風電3.182億度,相當于12個家庭的年用電量。
愛現已建成的大型風電場有5個,分別是:
阿烏列帕風電場(AulepaWindFarm),位于愛西北部地區,為目前愛最大風電場,分為一期和二期工程,由愛沙尼亞能源公司開發建設。一期于2009年6月投產,安裝風機13臺,裝機容量39兆瓦;二期于2011年投產,安裝風機3臺,裝機容量9兆瓦。總的年發電量在1億度以上。
納爾瓦風電場(NarvaWindFarm),位于愛東北部地區,緊鄰愛最大的波羅的海熱電站,為目前愛第二大風電場,由愛沙尼亞能源公司開發建設,2011年12月建成并試運營,2012年正式投產。安裝風機17臺,裝機容量39兆瓦,年發電量9000萬度以上。納爾瓦風電場的建成被認為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該風電場占地330公頃,全部為波海熱電站的廢爐渣填埋場。該填埋場自1960年開始接納來自熱電廠的廢爐渣,直至1987年。27年間堆積的廢渣土形成了海拔40多米的爐渣山。2008年,該填埋場關閉,并加以綠化。2010年,愛能源公司決定利用這塊無建筑、無高大樹木、無居民的空地建設風電場。由于幾十年形成的渣土層厚度達15-26米,既有堅硬層,也有松軟層,技術處理難度較高,愛能源公司特通過招標于2010年與德國EnerconGmbH公司簽訂了總承包合同,共安裝17臺E82型風機,每臺均價5800多萬歐元。該型號風機高149米(從地面到槳葉最高處),槳葉長41米(約13層樓高),總重量2500噸,打入土層的地樁深達40米。該風電場生產的電力可以滿足3.5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或塔爾圖這樣一個中型城市的用電量。愛媒體稱,該風電場的建成具有重大的象征意義——它是在傳統燃料的廢渣堆上建成的純綠色能源生產基地,代表著愛清潔能源利用的未來。因此,該風電場在2011年由愛環保部組織的“2011生態年競賽”中,榮獲了“純生態生產過程”稱號。
阿謝利亞魯風電場(AseriaruWindFarm),位于愛東北部的納爾瓦地區,由4能源公司開發建設,2011年9月投產。安裝風機8臺,裝機容量24兆瓦,年發電量6500萬度以上。
帕爾迪斯基風電場(PaldiskiWindFarm),位于塔林以西約50公里處的帕爾迪斯基港附近,共建有2個風電場,分屬于愛能源和4能源公司,各建有9臺風機,裝機容量均為22.5兆瓦,均于2012年春天投產。
帕克利風電場(PakriWindFarm),位于帕爾迪斯基的帕克利角,由4能源公司開發建設,2005年3月投產。安裝風機8臺,裝機容量18.4兆瓦,年發電量約5000萬度左右。
除了上述已建成的風電場以外,愛風電企業還擬建更大規模的陸上及海上風電場(Offshorewindfarm),包括:
愛沙尼亞BalticBlueEnergyOU公司近期向愛經濟部提出申請,準許其在愛兩大島嶼——希烏馬島和薩列馬島之間建海上風電場,安裝風機388個,總裝機容量2716兆瓦。如獲批準,其一個風電場的裝機容量就超過了愛現有陸上總裝機容量的10倍。
4能源公司計劃在2017年開始分階段建設希烏馬海上風電場(Hiiumaaoffshorewindfarm),地點位于愛希烏馬島附近。設計安裝風機200臺,裝機容量700兆瓦,預計年發電量2.6億度。
三、愛風電扶持政策
風力發電是適合于愛國情的一個發展方向。風力發電不產生廢氣和輻射、不污染空氣和水源,相比油頁巖發電有很大的優越性,是一種綠色能源,符合世界環保潮流。愛政府鼓勵能源企業發展風力發電,具體政策、措施如下:
給予風電生產以補貼
2013年3月1日通過的愛沙尼亞修訂后的《能源市場法》第59條規定: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可以獲得0.0537歐元/千瓦/小時的政府財政補貼;風電運營商每年可領取補貼的電力生產量上限為6億/千瓦/小時,可領取的總補貼額上限為7669.4萬歐元。
給予農場主的小風電建設以補貼
愛政府將部分出售碳排放指標獲得的資金通過KredEx(愛經濟部下屬的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和資助的專門機構)補貼給安裝小型家用風電設備的農場主。在愛沙尼亞,“小風電”的定義為:風力發電機高度不超過30米、功率在10-90千瓦之間。一個10千瓦的風機基本上能夠滿足一個農戶的全年用電需求,許多海島居民和偏僻地區的農場主都愿意安裝小風電設備,全國現已安裝運行中的小風電機大約有幾百臺。2012年,愛政府從出售碳排放指標中撥出100萬歐元用于資助100個小風電設備,但不到半年就收到了申請150個。目前在愛已有生產10、20、50和90千瓦自有品牌風機的企業。
四、愛風電發展趨勢及我企業與之合作的可能性
從整個歐盟的風能發展狀況來看,愛沙尼亞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據歐洲風能協會(EuropeanWindEnergyAssociation)2013年2月發布的《2012年歐洲風電統計報告》,截至2012年底,歐盟27國風電裝機總容量已達10.604萬兆瓦,在能源生產總量中的占比已由2000年時的2%上升至11%。2012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19萬兆瓦,占當年能源新增生產能力的26.5%,僅次于太陽能(37%)和燃氣發電(23%)。歐盟風電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是德國、西班牙和英國,愛的裝機容量僅占歐盟的0.25%,不到德國的1%。
愛風電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勢頭迅猛。2011年愛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5兆瓦,2012年則達到86兆瓦,是上一年的2.5倍。截至2012年底,波海三國中,愛風電裝機容量位居第一(269兆瓦),立陶宛排名第二(225兆瓦),拉脫維亞殿后(68兆瓦)。除了陸上風電場外,愛還準備開發海上風電場。2012年10月4日,愛政府通過了《開發海洋空間規劃》,擬在帕爾努和希烏馬之間的海域上建設兩個海上風電場,要求兩個地區的地方政府編制相應規劃和進行環境戰略評估,并在2016年底前提交報告。按照愛經濟部制定的《2018年前愛電力行業發展規劃》,到2012年時,愛岸上風電裝機容量應達到200兆瓦(現已超額完成),2013-2025年間應達到400兆瓦;海上風電工程從現在起開始籌備,到2016年時達到200兆瓦,2018-2025年間達到500兆瓦。為此,愛政府2013-2018年間擬投資10億歐元。
與愛沙尼亞相比,中國的風電發展可謂突飛猛進。據全球風電理事會(GlobalWindEnergyCouncilGWEC)發布的《2012年全球風電報告》,截至2012年底,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已達7.5564萬兆瓦,2012年當年即新增風電產能1.32萬兆瓦,占到當年全球新增產能的30%,超過整個歐洲的新增產能。中國在全球風電總產能中的占比為26.8%,超過美國(21.2%)、德國(11.1%)和西班牙(8.1%),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生產國。
在產能獲得增長的同時,中國風電技術也取得了明顯進步,在大型化風電機組的研發、生產和應用方面正在迎頭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的風電發展也正在實現從“風能大國”向“風能強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從“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轉變。
由于愛國土面積較小,風機市場規模有限,中愛在風能領域的合作應更多著眼于合作研發和投資生產。利用愛較好的區位優勢、科研力量、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將愛作為一個海外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利用其歐盟成員國身份,主攻我企業“走出去”時所面臨的歐盟標準認證這一主要障礙和困境。一方面帶動產品出口,另一方面汲取更為科學嚴謹的管理經驗和先進技術。提高我們產品的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使其成為中國風電企業進入歐洲的門戶。目前已有愛企進口了中國的風電設備,還有一些企業正在尋求中國的風電合作伙伴。
二0一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