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虎山風景名勝區資料匯編》中記載,“東漢未年(公元124年)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來云臺山修道練功,采藥煉丹,在山頂建立供用練功、住宿的廟宇”。因此,云臺山成為上清龍虎山十三景點之一。唐朝時廟內就塑有白、李、黃三位仙姑神像。白、李、黃仙姑是道教仙,因此云臺山成為道教名山。
云臺山主峰海拔858.2米,一峰聳立,萬山匍伏。群山環繞,西山、藐菇山、應天山、五臺山、天華山,團團簇擁,把云臺山繞在中間,猶如攀天柱。登上峰頂,環顧四望,一覽眾山小。向東望,上饒的靈山,特起凌霄,縹緲如畫,下視弋陽圭峰,昂首穹背,形態逼真。東南天華山迎面相峙,恰似錦屏。每當春夏清晨,云霧環山,如海浪,洶涌澎湃。太陽初升,嵐光煥彩,皓魄當空,金光萬丈,身臨其境,仿佛在云山霧海中,有凌虛御風之感,故名“云臺山”。
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此即興作詩一首,詩曰:“雨后憑欄,三百里,鄱湖在眼。逍覽嶺石,千萬點,星斗羅胸。”并題“敕封云臺山”鐫刻石碑保存至今。至清咸豐年間進行規模建造,廟宇非常壯麗,是按古風宮殿式設計,四周用石砌墻,且砌磚過屋脊,分上下兩大棟,上棟是道教堂(仙姑殿),建筑奇特,整個殿堂是按隋朝的風格用方塊麻石卷成拱形。下棟是觀音堂即佛教堂,教堂內可同時容納幾百人做功課,每年打“百子燈”醮就放此堂,道佛兩殿,仙佛像精雕細刻,各種花紋圖案金朱油漆,殿前還裝有玻璃屏障,道佛兩教堂正中上蓋卷有鍋底蓬,柱壁全部涂沫朱紅油漆,整個廟內,深幽靜寂,香煙繚繞,走入廟內香氣撲鼻,使人別有一種感覺……令人遺憾的是:民國35年(一九四六年)立冬之日,前來廟宇守“冬”的香客太多,不小心失火,致使兩座寶殿建筑付之一炬,只剩下乾隆皇帝御筆留下的“敕封云臺山”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