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經濟開發區位于宜春市區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處在320國道與滬昆高速公路交匯處。2003年9月動工建設,2006年5月被批準為省級開發區。開發區管轄區面積84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包括委托管理面積)17平方公里。區內已形成中醫藥和醫療器械、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機械制造四大特色產業,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紡織服裝鞋帽等產業正在初步形成。2007年,已有入園企業191家,其中已投產企業119家,在建企業44家。
宜春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縣級派出機構,在開發區范圍內行使市級職能部門行政管理權和有關社會事業管理職能。到目前為止,園區已有內設機構12個,分別是黨政辦公室(增掛組織人事局牌子)、監察局(與紀工委合署辦公,增掛審計局牌子)、財政局(增掛契稅征收管理局牌子)、勞動保障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經濟社會發展局、規劃建設局、招商局、企業服務局、環保局、農村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團工委、婦聯;派駐機構11個,分別是公安分局、國土資源分局、城管分局、消防大隊、國稅分局、地稅局、信用擔保中心、工商分局、法庭、交警大隊、生產力促進中心;下轄金園街道辦事處和創業公司。
園區以“生態筑巢,優勢后發”為理念,按照“規劃先行、產業定位、生態立園”的總體發展思路,致力于打造主導產業明確、集聚效應明顯、生態環境優良的工業平臺。自成立以來,園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年年以翻番速度增長。今年市委、市政府實施以宜春經濟開發區為平臺的工業強攻戰以來,開發區理順工作思路,創新發展模式,聘請著名的新加坡裕廊國際(蘇州)有限公司為園區做好了高規格和高標準的近期、中長期發展規劃,并在確保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和諧推進的基礎上,實現了經濟的新跨越。200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1.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41.4億元,稅收2.85億元,各項指標均快速增長。宜春經濟開發區在建設過程中,主要突出四大特色:
一是環境優美、設施配套。園區群山環抱,滿目翠綠,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園區一方面注重增加公共綠地面積;另一方面,對嚴重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堅決不引進,打造優越的人居和創業環境。通過著力建設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園區空氣質量、飲用水源水質綜合合格率為100%。當前,園區正按照以工為主、工商貿協調發展的思路,著重發展工業產業的同時,加強專門配置金融、商業、通訊、醫療、酒店、娛樂等城市配套功能,著力把開發區打造成環境優美、設施配套齊全的工業園區、城市新區。一個工業、商貿、物流一體化發展的新型工業園區正逐步展現她特有的勃勃生機。
二是交通便利、成本低廉。宜春是南昌—長沙連線的中點,到南昌昌北機場和長沙黃花機場都只有約2個小時的車程,宜春機場也正在籌建中;國內主要鐵路干線——浙贛電氣化鐵路與京九鐵路穿境而過;320、105國道貫穿宜春全境,滬昆高速橫貫東西,落戶園區的所有企業10分鐘之內就可以上滬昆高速,武吉高速也正在建設中;到沿海主要港口上海、廣州、廈門、寧波、深圳都有高速公路聯結,6-8小時就可以出海。宜春設有商檢局,新余海關離開發區也只有48公里,出口通關方便快捷。宜春建設成本低廉,勞動力資源豐富:有江西省學科門類最為齊全的綜合性本科大學——宜春學院,下設17個學院20多個學科,有1.7萬名在校學生;有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長江理工學院、華僑理工學校等多所大中專院校,每年可培養上萬名職業技術人才;有贛西最大的勞動力市場和唯一的實訓中心,可為企業人才招聘、招工和員工培訓提供專業化服務,2007年由政府出資為企業免費培訓員工900多人,2008年計劃免費培訓5000人。
三是辦事高效、服務優質。園區遵循“親商、重商、敬商、扶商”的服務理念,按照準政府框架運作,實行封閉式管理,單獨設有行政服務中心。企業落戶開發區,所需辦理的證照收費項目都可以在開發區內辦結。對已入園項目,園區實行全方位跟蹤服務,包括幫助企業辦理各種證照和建設期間各種手續;為企業招工、融資、物流提供方便和幫助等。此外,市政府為所有落戶園區的企業頒發“一牌兩卡”,即外商保護牌、外商身份卡和企業收費卡。為確保投資者的財產安全,園區公安分局巡邏隊實行24小時巡邏,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
四是政策寬松、措施優惠。園區的優惠政策呈現出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投資額越大,政策越優惠。土地由園區負責通水、通電、通路、通有線電視、通電信網絡和地塊平整等“五通一平”,價格優惠。二是凡入園企業均可在企業所得稅與增值稅方面得到大力的扶持,按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納入企業發展基金,用于支持企業擴大規模、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三是入園企業均可享受廠房及廠區內生產配套設施開發及經營中涉及的地方行政性收費全免、事業性收費減半的優惠,對投資5億元人民幣或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或高稅收、高科技項目,在財政支持方面實行一事一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