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題:濰坊市長談污染質疑:壓力很大 比網民更關心當地環境
中新社記者 萬淑艷
“現在做市長壓力很大”,山東濰坊市長劉曙光4日在北京談起“濰坊地下水疑遭排污”事件,稱比網民更關心當地環境。他坦言,監督是好事,歡迎社會公眾繼續監督。
當日傍晚,在山東代表團駐地,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劉曙光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獨家專訪,笑稱到北京開會之前已做好思想準備會被記者“圍堵”,但他很自信可以將事情講清楚。
濰坊市長回應“神速排查”
2月11日,一條內容為“山東濰坊許多企業將污水排到1000多米的水層污染地下水”的微博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濰坊市環保局于2月15日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市區和市屬各開發區實施全面拉網式排查,截至2月17日,排查企業715家,暫未發現帖文反映問題。
有網民質疑,兩天排查715家企業,簡直是“神一般”的速度。
“事件爆發當天我就非常明確地提出,對所有可能涉及環境污染的企業按地域展開拉網式排查。”劉曙光回應稱,環保監督是一個網絡,市、縣、鄉三級有許多監督機構可同時進行,盡管如此依然會有疏漏之處,因此發動民眾進行更廣泛的社會監督,實行有獎舉報,“如果真有問題,經過這么長時間一定會浮出水面。”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講,排查是嚴謹、深入和細致的。”劉曙光說,目前尚未發現有地下水污染問題。“實行有獎舉報以來,市政府共受理社會舉報58件,其中56件與事實不符,2件是一般性污染,而非地下水污染。”
“我們非常歡迎媒體對政府進行監督。”劉曙光認為,媒體的有效監督是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可以成為推動政府工作的動力,且舉一反三。“隨后,我們對其他環境問題也進行了拉網式排查,有問題馬上處理,沒有問題就在現有基礎上完善執政水平。”
“我們比網民更關注當地生態環境”
劉曙光表示,政府和民眾一定要建立良性的溝通渠道。政府要站在公眾的立場上對待環境問題,做到違法必究。
“其實我們比網民更關注當地生態環境。”劉曙光說,我們與當地民眾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潔凈的環境不僅當地民眾要享用,政府官員也要享用。“即使為我自己,我也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而企業缺乏環保意識,核心原因是缺乏嚴格的社會監管、技術監管、制度監管體系。”劉曙光指出。
“堵不如疏”,談及未來規劃,劉曙光說,環境發展要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真正讓社會形成一種環保聲音,環保要獎勵,污染必嚴懲。建立統籌規劃,建立相關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嚴格的監管和責任問責體系,“環境的改善絕不是口頭上的事兒,要真正變成每個人非做不可的事,形成良性循環。”
“做市長壓力很大如履薄冰”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位51歲的市長自言壓力很大,“做壞了不容易,現在社會管理體系越來越完善,做壞了一下子就不讓你干了”。但做好了更不容易,隨著公民意識的覺醒,民眾對政府的要求更高。
劉曙光清楚地認識到,環境問題不簡單是執政理念的問題,而是現實問題。過去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的道路已一去不復返了,現在不僅要掙錢,更要想清楚掙什么樣的錢,如何更科學、可持續地掙錢。
“而建立完善的機制絕非一年、兩年就能做到。”劉曙光談到了濰坊市發展要做的三個轉型,即產業轉型、城市轉型和社會管理轉型。“早轉早主動,早轉早受益。我從內心意識到轉型發展的緊迫性。”(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