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歷史的生動再現和穿越時空的對照,啟發學員,觸動其靈魂和心靈。
“紅米飯那個南瓜湯喲、嘿啰嘿,挖野菜那個也當糧啰、嘿啰嘿,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啰、嘿啰嘿,嘿!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嘿啰嘿……”6月19日晚,一首雄渾、豪邁的《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在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2013年第6期加強黨性修養專題培訓班“激情教學”課堂上回蕩,仿佛把學員們帶入了80多年前如火如荼的井岡山斗爭歲月。
通過紅歌追憶歷史、傳承精神、點燃激情,只是井岡山干部學院獨特的辦學方式之一。近日,本刊記者走進風景秀麗的革命搖籃井岡山,揭開綠樹掩映下井岡山干部學院的神秘面紗,探訪其經歷8年辦學路程后,不斷探索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干部培訓“井岡模式”。
觸動靈魂的特色教學
巍巍五百里井岡,是一座沒有圍墻的革命歷史博物館。這里有膾炙人口的紅色歌謠,有植根歷史流傳民間的紅色傳說,還有遍布各處的紅色遺跡,僅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遺跡就達100多處。
也正是緣于井岡山得天獨厚的優勢,黨的十六大后,中央決定在這里創辦干部培訓機構。從2003年6月開工建設,2005年3月正式開班,一直到現在,井岡山干部學院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而利用井岡山及其周邊豐富的歷史資源,對學員進行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在他們身上打上深深的“井岡烙印”,成了學院的主要特色,也因之被稱為干部培訓的“井岡模式”。
在學院不斷創新開設的教學課程中,體驗式教學無疑是最受學員歡迎且效果最好的形式,而其中,“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課程更是廣受好評。
位于井岡山西北面的黃洋界下的朱毛紅軍挑糧小道,是當年紅軍從寧岡挑糧上山路線的一小段,全長3.1公里,路為羊腸小道,崎嶇不平。1928年底,在毛澤東、朱德同志帶領下,紅軍靠著肩挑背馱,把30多萬斤糧食運上了井岡山,解決了關乎部隊生死存亡的給養問題。這段歷史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高風亮節,對新時期領導干部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通過身體力行,感受到的是心靈的觸動甚至是震憾。”6月19日上午,身穿紅軍服,沿著半米寬的山澗小路,從海拔800米到海拔1300米的黃洋界,艱難走完這段崎嶇山路后,作為學員的廣西機場管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羅濤感慨萬千。52歲的羅濤還是第一次上井岡山,從唱紅歌、到革命烈士陵園獻花圈再到重走挑糧小道,他覺得自己獲得了人生中難得的一次精神洗禮。
“挑糧小道的滿頭大汗,勝過教科書上的千千萬萬。”許多學員這樣感慨。來自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的學員武毅說,穿上紅軍的衣服,走上朱毛小道,整個人立即感覺完全不同,因為這絕不是在公園踏青,而讓我們從心靈上把自己當成了當年的紅軍戰士。
“把歷史生動再現,通過穿越時空的對照,啟發學員,觸動其靈魂和心靈。”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梅黎明告訴本刊記者,通過以獨特革命歷史資源為依托、以領導干部黨性教育為核心,學院堅持“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基本國情教育基地”的定位,已經形成了干部教育的“井岡模式”。
一是形成了獨特的教學資源體系。學院共開發教學點102個,主要有三種類型,即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現場教學點64個,體現中部區情的社會實踐教學點34個,模擬歷史情境的體驗式教學點4個。這些教學點的主題聚焦在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上。
二是形成了獨特的教學內容。學院形成了“一個中心,三大板塊”的布局,就是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心,對學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基本國情教育和執政能力培養,重點是用井岡山精神和蘇區干部好作風引導學員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優良作風。
三是形成了獨特的課程體系。集中全院力量,面向全國收集、整理、深挖井岡山時期的歷史資料,在此基礎上開設“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等200多門特色鮮明并受到學員歡迎的課程。
四是形成了獨特的教學形式。學院以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為主,并綜合運用社會實踐教學、專題教學、研討式教學、激情教學、音像教學、歌舞史詩、與紅軍后代座談等多種教學形式,讓學員在井岡山烈士陵園,在八角樓,在小井紅軍烈士墓,在紅軍挑糧小道等革命歷史現場,在農戶家中去體驗、去參與、去感悟、去思索。
五是形成了獨特的學風。教學過程中運用流程管理、項目管理、預案管理、準軍事化管理和督導管理等方法,嚴密教學組織。其中準軍事化管理是一個亮點,借鑒軍隊管理經驗,采取早晨起床鳴軍號,列隊出發撐院旗,外出教學系識別帶等措施。
“這是一次心靈和精神上尋根問祖。”在經過10天的培訓學習后,江蘇省揚州市副市長張寶娟認為,井岡山干部學院以鮮活的歷史史料教育人,以激情教學打動人,以信仰的力量帶動人,讓我們真正重溫了歷史,也重新擦亮了心中的信仰。
讓群眾觀念融入學員血脈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們黨正面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個危險。為此,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了進一步做好黨的干部教育工作,井岡山干部學院緊跟形勢,在新學年干部培訓中,把為民務實清廉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進課堂、進教材、進培訓。
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院不僅通過挖掘整理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歷史中先輩們為民、務實、清廉那些生動的事例形成教材,還動員教育干部職工走進農村、工廠、學校,走向基層去了解國情民情,去體驗生活,把活生生的生活事跡帶回來進行共同探討,形成教學上的例子和案例。
“如果你連百姓的凳子都不去坐、開水都不去喝、飯都不去吃,你又怎么能跟老百姓的心貼近呢?”梅黎明說,當年毛主席通過深入農戶調查,發現土地問題是農民最大的問題,所以制定了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讓老百姓心甘情愿跟著黨走。
為了增強學員的群眾觀念和意識,井岡山干部學院通過課程設置等方式,以現場教學、紅軍后代訪談、學員互動等方式,讓學員有所得、有所悟。
其中,“走村入戶”便是學院課程設置之一。梅黎明介紹說,圍繞為民務實清廉主題,學院開發了一批社會實踐教學點,讓學員進村入戶調查,直接走進老百姓家里,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實地觀察和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群眾實際、群眾所需和群眾所盼,在感同身受基礎上,增強學員為民意識,提高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的能力。
4月12日晚,2013年年輕干部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分8組分別到8戶農家開展“入戶調查”。從個人家庭經濟來源、子女及子女教育、就業、未來發展,農村種植及養殖業等方面的問題著手調查,學員們通過與農民深入接觸,獲益良多。
一些學員在參加完這一活動后認為,當年毛澤東同志成功開創井岡山根據地,成功走出井岡山,和他所做的許多實地調查有很大關系。80多年后,通過“入戶調查”的教學形式,讓他們重溫歷史,凈化心靈,反思不足,對今后的工作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不斷創新形式,激發學員的群眾觀念,一系列教學創新也讓學院獲得好評。今年5月6~19日,來自全國23個省區市的68名新任縣委書記在學院進行了為期14天的培訓。這是學院創辦10年來舉辦的第二期縣委書記班,如何提升這批學員的群眾觀念,顯然意義非凡。
學院研究決定,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員研討。“你所了解到的當地群眾最希望和最迫切解決的實際問題是什么?”“你認為當前群眾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今年下半年開始將全面開展群眾路線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如何在你所在縣區開展好此項主題實踐活動?”一個個涉及群眾的問題一經在課堂拋出,立即引發新任縣委書記們的熱烈討論。
“培訓期間的收獲可以用‘震撼’、‘反思’、‘堅定’三個詞來概括。”正在學院參加培訓的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董立鈞認為,尤其是通過學習,可以激發學員的反思意識,因為隨著社會主義進程的發展,很多不和諧的聲音不斷出現,我們黨也暴露出這樣那樣的不足,其中包括當前一些領導干部在工作中缺乏聯系群眾,甚至嚴重脫離基層的現象。
“你可能是來自各個地方、各個級別的領導,在這里你就是學員。”梅黎明說,讓學員們放下身段,做到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平等交流,通過參加社會實踐,住農家樂、吃農家飯、自做紅軍餐,讓他們深深地觸動,教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深挖歷史資源延伸教學效果
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已經舉辦培訓班900多期,培訓4.5萬多人次,每個班的學員滿意率都在98%以上,奠定了學院在全國干部教育培訓體系中的獨特地位。
但作為常務副院長的梅黎明并不滿足于此。在他看來,隨著中國社會進入轉型時期和改革開放深水期的關鍵階段,如何進一步在全黨加強培訓,提升培訓質量,仍然是擺在學院面前的最大挑戰。
“學習歷史、重溫歷史,培養干部對黨的感情,仍將是干部培訓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梅黎明所思考的,是如何進一步創新形式,讓學員能在短時間的培訓中對黨的經典歷史,包括歷史人物、事件,有一個比較深刻的了解,能對現實工作有直接的積極作用。
為此,學院一方面讓“教育者先受教育”,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通過組織包括院領導在內的100多位教職工下基層體驗,形成社會實踐日記,還計劃今年組織教職工沿著當年秋收起義等革命路線,重走革命之路,進行現場調查。
與此同時,一項浩大的工程也正式啟動。今年初,學院撥出專項資金,專門成立資料征集工作領導小組,全員參與,分北京線、南京線、江西福建線、湖南湖北線等若干工作小組,重點征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中央蘇區等13塊革命根據地黨史資料以及民國時期的第一手資料,包括文獻、文物、圖片、音像、革命回憶錄和口述史料等,在各界的支持下,到現在為止,已征集到紙質圖書、檔案資料1900余套、電子期刊30000余卷,為進一步深入開展黨性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鮮活素材。
“井岡山干部學院的教學模式是‘動員型執政黨’最形象生動的政治符號和政治宣示,也是當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有效、易行、低成本高回報的好辦法。”既是學員,又是黨史專家的中央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田玄告訴記者,開學典禮當天,在聽完學院領導的講話和播放的《國際歌》后,他就流淚了,可見好的教育方式對人的內心是有觸動的。
“必須淡化干部培訓的功利色彩,讓培訓成為常態。”梅黎明認為,在一些人看來,參加培訓就意味著即將提拔,這種觀念必須淡化。他認為,當前正處于大規模培訓干部的時期,干部培訓應更注重能力、素質和基本功的培訓,重視培訓的效果,不能人為地將培訓和使用相掛鉤。
“一定要在全黨形成好的風氣,千萬不要認為參加培訓就是為了提拔,這樣就給培訓降了格。”梅黎明說,培訓是黨的戰略,也是干部成長的重要環節,更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鏈條絕不能斷。
(《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