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的牧民多了,幫受援地援建學校;教師渴望提高水平,派專家組上門授課;貧困孩子生活拮據,籌集助學金資助他們;青少年活動場所少了,設法跑項目建設……記者近日從黑龍江省對口援疆前方指揮部了解到,為了促進受援地教育事業發展,黑龍江省在教育援疆方面巧妙地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黑龍江省對口支援阿勒泰地區的青河縣、富蘊縣、福海縣和兵團第十師,這些地方農牧民居多,自然條件惡劣,教學條件相對較差,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黑龍江人以滿懷豪情的支援精神,以敢于開拓的北大荒精神,以奮斗不息的鐵人精神,助推受援地教育事業發展。
綜合實施短長結合、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軟件支援和硬件支援相結合的模式,是黑龍江省教育援疆的“組合拳”秘訣。
“什么時候黑龍江省再次舉辦援疆培訓班?我想充充電。”前不久,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一名干部咨詢福海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據了解,黑龍江省大慶市對口支援福海縣以來,在石油天然氣開采、園區管理、水產養殖、教育管理等諸多領域,對福海縣進行了人才上的培養與培訓,其中不乏對教師的培養。
黑龍江省對口援疆前方指揮部干部湯海濤告訴記者,針對受援地重點學科教學力量弱、教育管理水平低的現狀,三年來,黑龍江省不斷加大對骨干師資和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訓力度,先后選派阿勒泰地區和兵團第十師317名骨干教師和教育管理干部,特別是高中骨干教師到黑龍江省掛職和進修培訓。培訓的標準非常高,培訓模式以教學一線實訓為主,輔以教育理論和漢語言等培訓,給每個學員配備一個或多個指導教師,手把手地教。
此外,針對受援地教育薄弱學科對教師的需求,黑龍江省先后選派了兩批46名骨干教師支教。支教教師進疆后,全部被安排到一線教學崗位,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主動幫助受援地學校完善題庫、創辦新專業。援疆教師把帶教工作與“青藍工程”相結合,與幫帶教師簽訂培養協議,主動開展“傳幫帶”活動,在備課、編寫教案、課程設計、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等教學環節認真指導,逐步完善。如今,援疆教師傳幫帶的近50名青年教師都已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多名教師獲得了“教壇之星”等榮譽稱號。
在創新講學模式方面,黑龍江省注重提高柔性引才的效果。當地充分發揮名校、名師資源優勢,從2010年開展試點,根據阿勒泰地區和兵團第十師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需求,每年都向受援地派出由省內教育專家、名師組成的講師團開展巡回講學。2010年和2011年采取暑假期間集中講學模式,注重從理念上提高,先后有6000名教師和教育管理干部受益。從2012年起,講師團深入受援地學校,采取聽課、評課、示范課、座談會、指導課、專題講座等模式,手把手傳幫帶,一年多來,受益教師達300余人,受益學生達千余人。
如何結合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幫助當地高考學生選擇專業?黑龍江省積極向國家教育部爭取,額外向阿勒泰地區投放定向招生計劃,3年來,共投放328個漢語言本科計劃,405個民考漢計劃,120個民語言本、專科計劃,定向招生的實施,使各族考生享受了在新疆本、專科批次錄取的優惠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了阿勒泰地區考生錄取率較低的狀況,讓更多學生有機會進入大學深造。
為了滿足受援地對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的需求,黑龍江省在東北工程技術學校、哈爾濱勞動技師學院等職業院校,組織實施了“初高中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目前共有705人在校接受培訓,這些院校設置的礦業、文秘、旅游等專業,都是阿勒泰地區人才較為匱乏的專業。
黑龍江省首屆幼教援疆支教專家團近日來到阿勒泰地區,在青河縣等地進行為期20天的指導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