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鄉招商網訊:因為與2500年前的魯國(今滕州)那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魯班同名,使得仁懷境內的魯班場就有了讓人宛轉聯想的人文空間。可魯班場之所以被學者們寫進長征的紅色經典,似乎與工匠無關。如果執意要找尋一點巧合的蛛絲馬跡其實也不難,比如魯班曾經制造過攻城的云梯、弓箭之類的冷兵器,而魯班場則經受了現代炮火的洗禮。牽強歸牽強,不過魯班場能夠成為一代軍事巨人毛澤東神來之筆的點“晶”之處,是有其特定的機緣的。那場被譽為世界經典戰例的紅軍四渡赤水,之所以蕩氣回腸,風云譎惑,就因為它是決定紅軍存亡的生死較量。黔西南作家黃先榮先生在專著《紅色記事》中寫道:“那是一段非常緊張危急的時期,川黔滇邊區周旋余地狹小,蔣介石又調集了川黔滇桂湘五省軍隊加上中央軍重兵云集,圍追堵截,敵我之間互相穿插,生死之交勝敗之別,常常決定于瞬息之間,紅軍作為被打一方,一步不慎,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