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河招商網訊: “客家釀豆腐”素負盛名,為許多食客陶醉。過去,凡來陸河者必親嘗釀豆腐這一特色菜。釀豆腐之制作,首先取方塊豆腐用刀將其對分為二塊,然后用半肥瘦豬肉剁爛加少許馬鮫咸魚粒或中烏咸魚粒,再入適量大茴米,慢慢剁成餡后,取筷子將餡釀入腐干內,然后慢火煎至外表金黃而餡鮮嫩為上好,再入鍋放上湯配八角香料、幾片生姜、蒜頭仁等佐料加蓋燜。約半小時,香味四溢,沁人心脾,客家釀豆腐便出鍋上桌了。
“客家釀豆腐”好食,眾人周知。然,豆腐誰人所首創,卻鮮為人知。相傳,豆腐是由漢淮王劉安創制的,因而把劉安奉為豆腐的祖師爺。但,人們又認為,豆腐應該是勞動人民所創制。因此,在民間也流傳著一個“妻逗夫”的故事,所以最初豆腐名叫“逗夫”。
傳說,古時候人們只會把豆子磨成豆漿喝。有一個三口之家,小夫妻倆恩愛和睦侍奉著老母親。可這位婆婆過日子異常節儉,不讓媳婦輕易做豆漿喝。一天,媳婦乘婆婆走親戚的機會動手磨豆漿。豆漿開鍋了,正要拿碗舀的時候,門外傳來腳步聲,她怕婆婆此時回來見到生氣,慌忙中把豆漿倒進灶邊的缸子里,蓋上了缸蓋。忙完走出門外一見,原來是其丈夫從地里回來,便笑嘻嘻地拉丈夫一起喝豆漿。誰知打開壇蓋一看,豆漿變成了雪白固體,丈夫看后說:“你別逗我了,這哪里是豆漿”?
原來,這壇子泡過酸菜,里面還有一些鹽湯,豆漿倒進去便成了固體。夫妻倆一嘗。覺得鮮嫩無比,以后便經常做了起來。但,苦于無名,兩人嘀咕一陣,將此食品取名為“逗夫”。后來,因此食品是豆制品,久而久之便改叫“豆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