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安全部簡介
國家安全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成部門,是中國政府的反間諜機關和政治保衛機關。1983年7月由原中共中央調查部整體、公安部政治保衛局以及中央統戰部部分單位、國防科工委部分單位合并而成。國家安全部的牌子和公安部掛在一起,都在北京市東長安街14號,但辦公地點還是在中央調查部大院。所以國家安全部對外都稱中直機關大院。在北京海淀區頤和園附近,北京中醫研究院南門向西100米。
國家安全部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的國務院職能部門。可以行使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國家安全部是中國政府唯一對外公開承認的情報機關,也是中國情報及治安系統中,政府參與層面最廣的一個單位。國家安全部雖然也參與國內安全事務,卻是中國政府最大和最活躍的外交、情報機構。由于國家安全部的特殊性,其與國防部一樣不設網站,不公開副部長名單。
國家安全機關的警服和所有警察的衣服上是差不多的,區別在于胸徽和臂章。胸徽的字樣是“國安”,臂章是只有警察兩個字,下面沒有字。國安的警號安排和法院/檢察院警察的警號安排是一樣的。警號的前兩個數字是行政區域代碼,這個和身份證前兩個號碼是一致的。例如11就是北京市國家安全局的,43是湖南省國家安全廳的。
二、國家安全部機構設置
1、組成機構:
第一局(機要局):主管密碼通訊及相關管理。
第二局(國際情報局):主管國際戰略情報搜集。
第三局(政經情報局):主管各國政經科技情報搜集。
第四局(臺港澳局):主管臺港澳地區情報工作。
第五局(情報分析通報局):主管情報分析通報、搜集情報指導。
第六局(業務指導局):主管對所轄各省級廳局的業務指導。
第七局(反間諜情報局):主管反間諜情報搜集。
第八局(反間諜偵察局):主管外國間諜的跟監、偵查、逮捕等。
第九局(對內保防偵察局):主管涉外單位防諜,監控境內反動組織及外國機構。
第十局(對外保防偵察局):主管駐外機構人員及留學生監控,偵查境外反動組織活動。
第十一局(情報資料中心局):主管文書情報資料的搜集和管理。
第十二局(社會調查局):主管民意調查及一般性社會調查。
第十三局(技偵科技局):主管偵技科技器材的管理、研發。
第十四局(技術偵察局):主管郵件檢查與電信偵控。
第十五局(綜合情報分析局):主管綜合情報的分析、研判。
第十六局(影像情報局):主管各國政、經、軍等影像情報,包括衛星情報判讀。
第十七局(企業局):主管該部所屬企業、公司等事業單位。2000年撤銷。
第十八局(反恐局):反恐行動的主管單位。
2、派駐機構:中紀委暨監察部派駐紀檢組、監察局。
3、直屬機構:辦公廳、法制辦公室、政治部影視中心、干部部、部紀委、拘留所、黨校、普法辦公室、教育培訓部、監察審計局、綜合計劃局、行政管理局、西苑管理處、老干部局、訓練局(是由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學院以及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等三個“學術機構”所組成,而且每一年均參與北京地區普通大學的招生活動,一般外界并不了解這是屬于中國國家安全部的直屬學術機構。這些學術機構并定期發行“現代國際關系”雜志。)
4、直屬學校:北京國際關系學院、蘇州江南社會學院。
5、直屬研究機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
6、外圍機構:新華社、中國新聞通訊社、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國際交流協會、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隨團人員身份搜集情報、中國國際旅行社、國際投資公司、中華貿易公司、深圳振華賓館、振華公司。
7、直屬企業(2000年以前):北京燕山大酒店、遠東集團、中國振華進出口公司、福州鑫達貿易有限公司、廈門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西雙版納商貿公司、香港華潤集團、超卻貿易公司、新光進出口公司、天龍公司、賦維投資公司、邦貿總公司。
三、歷史沿革
1927年5月,中共中央軍事部下屬增設特務工作處,負責中央的安全保衛工作。下設情報股、保衛股、特務股、匪運股。11月,特務工作處改組為中央特別行動科(簡稱中央特科),主要任務是保衛中央領導機關的安全,了解和掌握敵人的動向,營救被捕同志和懲辦叛徒特務。中央特科內設總務科/一科(歷任科長洪揚生、歐陽欽)、情報科/二科(歷任科長陳賡、潘漢年、王世英)、保衛科/三科(歷任科長顧順章、譚余保、趙容、鄺惠安、王世英)、通訊科/四科(歷任科長李強、張沈川)。
1931年11月,在中央蘇區成立了國家政治保衛局,延續了中央特科的職能。它的內設機構有:偵察部(部長由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鄧發兼任,后由張然和、錢兆鳳和汪金祥接任),執行部(部長李克農,后由李一氓接任),政治保衛大隊(大隊長吳烈、政委海景洲),秘書處/后稱總務處(處長歐陽毅)。
1932年初,國家政治保衛局增設了紅軍工作部(部長李克農),白區工作部(部長張國儉)。
1933年1月,臨時中央政治局被迫遷離上海進入中央蘇區。中央特科人員并入國家政治保衛局。此時,中國工農紅軍中都成立了政治保衛局和保衛分局: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局長李克農),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政治保衛分局(局長羅瑞卿)、紅三軍團政治保衛分局(局長張純清)、紅五軍團政治保衛分局(局長歐陽毅)、紅八軍團政治保衛分局(局長卜盛光),紅九軍團政治保衛分局(局長許建國);紅二方面軍政治保衛分局(局長****峰);紅四方面軍政治保衛分局(局長先后由周純全、曾傳六擔任)。
1935年11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成立,國家政治保衛局改稱西北政治保衛局。王首道、周興先后擔任局長。
1937年10月,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更名為中華民國陜甘寧邊區政府。西北政治保衛局改稱陜甘寧邊區保安處,周興擔任處長。此前,原國家政治保衛局所屬政治保衛大隊已經成為中央軍委警衛營。后來演變成為中央警衛團。這是后話暫且不表。
1937年12月,中央保衛委員會和中央敵區工作委員會先后成立。
1938年8月,中央保衛委員會和中央敵區工作委員會合并,組成中央社會部,管理和領導情報與保衛工作。對內稱“中央情報部”,對外仍是用“中央敵區工作委員會”。部長是康生,副部長李克農、孔原、潘漢年。陜甘寧邊區保安處隸屬中央社會部。
1949年10月,中央社會部撤銷。其保衛職能部分(陜甘寧邊區保安處)歸入了公安部(公安部政治保衛局/一局);情報職能部分分別組建政務院情報總署和中央軍委聯絡部,原中央社會部秘書長鄒大鵬任情報總署署長兼中央軍委聯絡部部長。
1952年8月,情報總署撤銷。其職責并入中央軍委聯絡部,鄒大鵬繼續擔任中央軍委聯絡部部長。由中央軍委情報部部長李克農負責統一管理情報工作。
1955年4月,中央軍委聯絡部整體改組為中共中央調查部,由副總參謀長、中央軍委情報部部長李克農兼任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鄒大鵬轉任常務副部長。負責向駐外使領館派出特工人員,專門負責所在國的情報搜集工作。當時的中央調查部八局,負責情報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對外稱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也就是現在國家安全部八局的前身。
1969年6月,由于中央調查部在“文革”中卷入派系斗爭,打亂了陣營,嚴重影響了工作,使得中央調查部一度被取消,并入總參謀部第二部(情報部)。原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孔原改任總參謀部第二部(情報部)政委。
1973年8月,中央調查部又恢復了原有建制。羅青長任部長。
1983年7月,由中共中央調查部整體、公安部政治保衛局、中央統戰部部分單位、國防科工委部分單位合并組建國家安全部。公安部常務副部長凌云擔任首任部長。
歷史脈絡:中央特科-政治保衛局-中央社會部-政務院情報總署—軍委聯絡部—中央調查部(軍委總情報部)-總參情報部—中央調查部—國家安全部。
四、中共情報保衛機構歷任負責人
中共中央特科時期
周恩來 1927.11~1931.04
陳 云 1931.04~1933.01
武和景 1933.01~1935.09
國家政治保衛局時期
鄧 發 1931.11~1935.11
西北政治保衛局時期
王首道 1935.11~1936.02
周 興 1936.02~1937.10
中共中央社會部時期
康 生 1938.08~1945.04
李克農 1945.04~1949.10
政務院情報總署時期
鄒大鵬 1949.10~1952.08
中央軍委聯絡部時期
鄒大鵬 1952.08~1955.04
中共中央調查部時期
李克農 1955.04~1962.02
孔 原 1962.02~1969.06
隸屬總參謀部情報部時期
孔 原 1969.06~1973.08
恢復中共中央調查部建制時期
羅青長 1973.08~1983.07
國家安全部時期
凌 云 1983.07~1985.05
賈春旺 1985.05~1998.03
許永躍 1998.03~2007.08
耿惠昌 2007.08~